近期,抖阴
特种防护纺织品研究所付少海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ACS Nano上在线发表了题为“Honeycomb Organogel-Fabric for Osmotic Pressure-Driven Atmospheric Water Harvesting”的研究论文。
该研究介绍了一种蜂巢结构有机凝胶织物(CHOF),通过独特的渗透压驱动机制与光热协同设计,突破传统技术瓶颈。该材料以海藻酸钙骨架包裹吸湿性甘油溶液,内部渗透压高达184.7 atm,可动态刷新吸脱附位点:夜间通过氢键捕获空气中的水分子,并借渗透压将水分从表面输运至内部存储;白天利用负载的碳黑(CB)颗粒与蜂巢结构的光捕获效应(实现97%光吸收率),在1太阳光强下30分钟内表面温度升至69°C,驱动水分快速脱附。基于成熟纺织编织技术,CHOF可规模化制备至米级(0.25×0.45 m)且性能无明显衰减,每日可实现多次吸脱附循环,室外实测日产水量达6.70 kg m⁻² day⁻¹。

相关研究图片
通过湿法纺丝制备含碳黑的海藻酸钙水凝胶纤维(CHF),再经甘油溶液置换获得有机凝胶纤维(COF)。蜂巢凹面结构形成封闭棱柱,使入射光线经历多次反射/吸收循环,显著提升光捕获效率。海藻酸钙水凝胶因网络结构中离子解离特性与唐南平衡效应,产生184.7 atm高渗透压;溶剂置换后COF拉伸力提升257%(635.2 cN),伸长率增加18倍,满足工业编织要求,并成功编织成高孔隙率蜂巢织物。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阐明水分子输运机制,在渗透压驱动下表面捕获的水分子向内部迁移,同时甘油分子向表面扩散以激活新位点。氢键动态分析显示,水分子逐步取代甘油与聚合物骨架的结合位点。拉曼成像显示COF表面O-H/C-H强度比随吸水时间升高,且截面呈现明显颜色梯度,证实水分由表及里的扩散;在90%湿度下,CHOF吸水率(5.65 kg m⁻²)远超纯甘油(2.92 kg m⁻²)和无甘油对照组(0.54 kg m⁻²)。蜂巢结构的大比表面积使其吸水性能优于平面(4.80 kg m⁻²)和圆柱结构(3.57 kg m⁻²)。
拉曼成像显示COF表面O-H/C-H强度比随吸水时间升高,且截面呈现明显颜色梯度,证实水分由表及里的扩散;在90%湿度下,CHOF吸水率(5.65 kg m⁻²)远超纯甘油(2.92 kg m⁻²)和无甘油对照组(0.54 kg m⁻²)。蜂巢结构的大比表面积使其吸水性能优于平面(4.80 kg m⁻²)和圆柱结构(3.57 kg m⁻²)。蜂巢单元底部温度高于顶部,结合CB的光热转换,使CHOF脱附速率(0.0407 kg m⁻² min⁻¹)达平面结构的1.25倍。智能取水装置通过推拉杆交替切换暗室(吸水)与透明舱(脱附),在无锡户外实现单日3次循环,日产水6.70 kg m⁻²。该材料在干旱至潮湿地区均适用,预测年产量超1.00 L day⁻¹。CHOF通过可编程编织技术将毫米级凝胶纤维组装为米级织物,解决了材料放大时的性能衰减难题。其高机械强度、90.7%的太阳能效率以及甘油零泄漏特性(收集水质符合安全标准),为商业化大气取水提供了新范式。研究团队指出,该设计可进一步适配低日照地区的电加热脱附模式,助力全球水资源可持续供给。

相关研究图片
论文信息:Zhihua Yu, Jing Su, Shuhui Li, Kaiying Zhao, Jichao Zhang, Xiaojie Liu, Diandian Zhang, Jianying Huang,* Shaohai Fu,* Yuekun Lai*, Honeycomb Organogel-Fabric for Osmotic Pressure-Driven Atmospheric Water Harvesting.ACS Nano 2025, 19, 27599−27610.